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·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」走!豫北去找“李向阳”

体育正文 37 0

「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·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」走!豫北去找“李向阳”

「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·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」走!豫北去找“李向阳”

【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·走进昔日的(de)抗日战场】 光明日报记者 王长江 高昱远 王胜昔 丁(dīng) 艳 也就是这一仗,让“李向阳(lǐxiàngyáng)”声名远扬! 1943年(nián)7月,从河南(hénán)辉县、林县等地出发的日伪军对我林南根据地进行扫荡。 “李向阳”奉命率领6名武工队员在百泉与小屯之间公路一侧的青纱帐里阻击敌人(dírén)(dírén)。豫北的夏夜,虫儿呢喃,不时能听到玉米(yùmǐ)接二连三的拔节声。伏在地上的“李向阳”思忖:扫荡的敌人少说也有上百人,附近又遍布鬼子的炮楼,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迟滞敌人的进犯(jìnfàn)? 河南(hénán)辉县市百泉镇风光。资料图片 蓦地,一个主意跃入脑海:何不让敌人(dírén)“狗咬狗”? 对于这个想法,他差点乐出了声,低声告诉了每(měi)一位队员:“咱们分两个方向打。你们4个,向小屯炮楼里(lǐ)打排枪,打成机枪点射的(de)声音;我们3个,冲路上的伪军屁股后头招呼(zhāohū)。咱们只做‘媒人’,等他们自己接上头,‘亲热’起来,就撤出去。” 不一会儿,公路上(shàng)传来了杂沓的脚步声。脚步声越来越近(yuèláiyuèjìn),连敌人的说话声、咳嗽声也清晰可闻。 敌人一排一排走了(le)过去。待(dài)最后一排敌人走过去没多远,“李向阳”果断命令:“打!” 3个战士对准路上的敌人猛烈开火,几乎同时(tóngshí),另外4名战士也向敌人炮楼射击(shèjī)。 背后这通(zhètōng)猛击,让路上的敌人(dírén)一下子蒙了(le),哭爹喊娘惨叫着往玉米地里钻。附近小屯炮楼上的敌人也蒙了:“妈呀,八路来端炮楼了!”旋即,胡乱朝外射击起来。 “炮楼也被八路占了!快还击(huánjī),快还击!”玉米地里摸不清情况的敌人朝炮楼射击(shèjī)起来。 上百人的射击,让炮楼里的敌人更加紧张。于是,炮楼里的枪(qiāng)声更密集(mìjí)了,多个枪眼里喷射出机枪的火舌,打在玉米秆上“噗噗”作响。 “啪啪啪”“突突突”“哒(dá)哒哒”双方火力越来越猛。 “走!咱们到山上看热闹(kànrènào)去。”“李向阳”带领战友们登上附近(fùjìn)的苏门山。 这场“狗咬狗(gǒuyǎogǒu)”,一直持续到天亮…… “李向阳”,原名郭兴(guōxīng),16岁就参加了(le)八路军。因为机智勇敢,太行五分区司令员皮定均很看重他,命他回家乡辉县组织武工队。皮司令给17岁的他下了道命令:一年内,要建起一个连,歼敌(jiāndí)要过百。 郭兴擅使双枪,有“双枪队长”之称。一年间,武工队人数(rénshù)早已超过一个连。武工队的(de)战绩,更是骄人(jiāorén):独闯日军总部;匹马袭击日寇哨所;智烧10万斤粮仓;生擒汉奸贾大头…… 一时间,鬼子、伪军闻(wén)郭兴(guōxīng)而色变,当地(dāngdì)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:“郭兴郭兴英雄汉,武工队员好儿男,伪军见了腿发软,鬼子见了胆打战。” 其实,郭兴(guōxīng)不仅仅是“双枪将”,他贴身的口袋里始终还放着一把(yībǎ)勃朗宁M1910小手枪。这支枪对(duì)他意义非凡。原来随着武工队声名远扬,敌人开始重金悬赏捉拿郭兴。抓不到郭兴,便对他的家人下手。伪军团长就是用这把小手枪杀害(shāhài)了郭兴相濡以沫的妻子。 此仇,铁血男子汉郭兴岂能不报(bào)!后来郭兴终于擒获了伪军(wěijūn)团长,并夺过这把小手枪,亲手用它为妻子报了仇。 戎马倥偬,静夜里,他(tā)总是(zǒngshì)拿着一块绒布仔细擦拭这把手枪,妻子(qīzǐ)以及牺牲的那些战友的面容,一个个跃上心头。他说,世界上只要还有反动派,他就要战斗下去。而这支枪里的子弹是属于自己的,哪天双枪子弹打尽,他将用这把小手枪为(wèi)国尽忠。 抗战胜利后,郭兴的武工队编入(biānrù)解放军野战部队,他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、太原战役;朝鲜战争爆发后,他第一批(dìyīpī)奔赴朝鲜战场。回国后,担任济南军区某师师长,1982年任北疆(běijiāng)军区司令员(sīlìngyuán)。2018年以94岁高龄去世。 郭兴在青纱帐中的传奇故事,1955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,片名《平原(píngyuán)游击队》,由苏里、武兆堤(wǔzhàodī)执导,“李向阳(lǐxiàngyáng)”的原型之一就是郭兴,由著名演员郭振清扮演。 我们的(de)抗日队伍中,正是有无数个这样的“李向阳”,以(yǐ)他们的英勇和不屈,才谱写出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赞歌。 记者一行,从小是听着“李向阳”的(de)故事长大(zhǎngdà)的。在报社推出《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》栏目(lánmù)之际,我们争先恐后报名到豫北去找“李向阳”。 据说眼前这片麦田(màitián),就是昔年“李向阳”巧施妙计挑起“狗咬狗”的(de)所在。 “这里早成网红打卡地了!”辉县百泉镇小屯村支书苏勤(sūqín)笑着介绍。 饱满的麦穗已经(yǐjīng)泛黄,风(fēng)掠过,送来麦仁特有的甜丝丝的清香。过不了多久,就要开镰了。这是一个好年景! 苏勤眯着眼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(de)麦田:“我们这儿的土地,肥着呢!种(zhǒng)啥长啥,长啥啥好。以前种地是夏秋两季(liǎngjì),收了麦子种玉米。现在,有了科技帮忙,是人闲地(xiándì)不闲。”说到这儿,他刹住了话头,卖关子似的瞅着我们。 过了好(hǎo)一会儿,才悠笃笃地说:“现在种地,省心着呢。一切都机械化了,你瞧,耕地有(yǒu)旋耕机,平地有激光水平仪,浇地有滴灌喷灌,施肥有施肥机(shīféijī),防虫治虫用飞机喷洒农药。收割(shōugē)就更不用说了,联合收割机‘哧溜’一下,几亩麦子就脱干扬净。” “那么农民不就没事干了吗?”我们好奇(hàoqí)地问。 “这地,可就没闲过。现在种地,反季节(fǎnjìjié)哩。就是大冬天,大棚里面也是冬瓜披白纱,茄子穿紫袍,白菜一片绿油油,又红又绿是辣椒。你(nǐ)知道吗,一个大棚,一年下来能挣(zhēng)四五万哩。” 我们不觉向脚下(jiǎoxià)的(de)土地投以深情的一瞥:我的乡土,我的英雄,我的人民!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6月27日 01版(bǎn)) 来源:光明网(guāngmíngwǎng)-《光明日报》
「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·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」走!豫北去找“李向阳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